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减少病友反复就医带来的困扰,我院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开展门诊胃肠镜检查和息肉内镜下治疗“一站式”服务,避免了再次禁食和做肠道准备带来的不适,深获患者好评。 检查前医生会结合病史及各项检查结果全面评估,和病友详细沟通如有息肉是否切除等相关事宜,在病友知情同意后进行检查和治疗。检查中会根据息肉的大小和形态等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目前对于 1cm 以下腺瘤性息肉,数量在 3 个以内会门诊直接一次性切除,术后入住日间病房;腺瘤性息肉直径超过 1cm,或者数量超过 3 个,则为安全起见,仍需住院治疗。
胃肠息肉非切不可吗?
胃息肉按病理分型可分为增生性、炎性、胃底腺及腺瘤性 4 种类型。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属于良性息肉,恶变概率低,切除的必要性不大;胃底腺息肉,可能与长期口服质子泵抑制剂有关,直径<1cm 的息肉在患者停用药剂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消失;对于直径≥1cm 的息肉,通常建议在内镜下切除;腺瘤性息肉与肠上皮化生和萎缩性胃炎相关,被公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癌变率为 9%~20%。一经诊断,建议尽快切除,消除后患。

肠息肉按病理特征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以及管状-绒毛状腺瘤)等。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等属于非肿瘤性息肉,直径一般小于 5mm,癌变的概率很低,切除的必要性不大。值得重视的是腺瘤性息肉。研究发现,有超过 70%的结直肠癌来源于腺瘤性息肉。遵循腺瘤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癌,进展期癌的发展规律,恶变过程一般需要 5-10 年时间(当然也存在一些进展较快的病例)。实践已经表明,发现和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能够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门诊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
1. 术后禁食禁水2小时,若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可进食温凉流质饮食 2-3天,如米汤、鱼汤、排骨汤等;
2. 术后第 3 天起进食半流少渣饮食7天,如稀饭、烂面条、蒸鸡蛋、面包等,少量多餐,合理膳食;
3. 术后卧床休息 3 天,1-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避免用力过猛及增加腹压的动作,避免大便干结,规律生活,按时作息,保证睡眠,保持心情舒畅;
4、治疗当日及第二天出现大便中有少量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属正常情况,若大便出血较多或者持续性血便请您及时至医院就诊;
5、如有以下情况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腹痛、便血、发热等。
建议以下情况者行胃肠镜检查
1. 出现上消化道不适症状,比如:食管异物感明显,上腹痛、恶心、反酸、嗳气、饱胀等;
2. 出现下消化道不适症状,比如: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改变(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血、黏液血便);
3. 体检时发现 CEA、CA199 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
4. 有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喜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
5. 有食道癌、胃癌、肠癌、食管/胃肠息肉,及炎症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家族史;
6. 40岁以上的普通人群:建议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